鲁美十年:中国油画的合唱团

返回
2010-01-02

鲁美十年:中国油画的合唱团

顾振清

   2009年12月28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办的《十年》油画展在鲁美美术馆开幕。当天下午,鲁美院里还以《如面·十年:艺术深呼吸》为主题举办了研讨会。该展览由张武运等鲁美毕业生策划,参加者为1998年至2009年自鲁美油画系毕业、现仍坚持创作的部分艺术家,其中有秦琦、何杰、韦加、赵博、闫珩、张然等人。来到鲁美看展览、谈艺术,气氛热烈。回首1992年我与杨荔在鲁美竭力策划有国内批评家出席的学术研讨会、推出“鲁美现象”的艰辛工作。18年弹指一挥间。不禁唏嘘!

   1990年代,鲁美出了个韦尔申,顺利完成了鲁美的学术传统的新老更替;鲁美出了个王易罡,参与创办东宇美术馆,推动了鲁美艺术家与北京和国内各当代艺术现场的多向交流。沈阳出了个王兴伟,开启了中国当代油画的观念通道。到了新世纪,沈阳出来的油画家,有了王兴伟、李大方、秦琦“三剑客”,也有了贾蔼力等一批新生代艺术家。这个《十年》画展,既印证着鲁美系艺术家执着于绘画的一贯的学术态度,也展示了鲁美创作群体绵绵不绝的新生力量。

    鲁美是中国油画的大本营之一。老一辈艺术家宋惠民、赵大钧等,中年辈艺术家韦尔申、刘仁杰、王岩、宫力龙、王易罡、牟大器、张志坚、赵明等,青年辈艺术家李大方、秦琦等形成鲁美油画学术力量的梯次架构。这次《十年》则是来自新生代艺术家的一次大合唱。数十年来,鲁美在素描、油画技法、造型语言、色彩构成方面的画面积累和锐意革新,是中国油画不被外人小觑的原因之一。

    但是,国内专家论及鲁美艺术与当代艺术关系,总是用到文化屏障、价值落差之类的词汇。那么,什么是横亘其中的鸿沟、或山脉?什么又是贯通其间的桥梁、或隧道?全球化条件下,年轻人所面对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大同小异。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的思维定势和审美惯性?穷经皓首,一味追究古人的游戏规则和价值标准,究竟对当下文化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启发和贡献?怎么才能解放思想、解放绘画的观念?

    由于学科建设不尽完善,即便在当下,中国的美术学院师生对文艺复兴画家、对塞尚、对巴尔蒂斯、对佛洛依德、对基弗尔、对里希特的研究仍有巨大空间,仍在不断深入的进程中。但是,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势必经过一个认知、求证、确认、价值判断、再认知的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就一个追求创造力、要做艺术家的人而言,学院教育所凸显的价值不会是他的全部价值。做学生做一辈子,只会成为学者,而不会成为自主创新、强调个人独立意识的艺术家。为了彰显自我的存在,艺术家一直有认同、表达自我观点的欲望。学习对艺术家来说,只是一个突破前人、超越前人的必要前提。关键在于他能否与时俱进,重视自身的存在语境,真正做回自己。

北京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和我在鲁迅美术学院。(摄影金程)

我在鲁美《如面·十年:艺术深呼吸》研讨会上发言,右为北京唐人艺术中心策展人魏星。(摄影金程)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十年毕业艺术家作品展

99艺术网2009年12月27日北京讯(记者金程)

今日上午10点,鲁迅美术学院隆重推出了自油画系成立工作室以来十年的油画作品展——《十年》,此画展是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2009年毕业艺术家作品展。参展艺术家人数高达82人,均为1998-2009年来的油画系毕业生、在校生……著名批评家高岭博士、策展人顾振清、魏星、付晓东、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和静园美术馆馆长李冰、Li GALLERY总监李争、张黎、陈喆、艺术家赵刚、王兴伟等纷纷从北京前来观展。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仁杰说,作为母校的老师,我们一直关心油画系毕业生的生存状况与艺术发展,尽可能的提供艺术创造的机会和可能,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就是为毕业生们搭建一个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2004级毕业生张武运说,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正是鲁美的传统学院教学与当代艺术相接轨这个时期毕业的艺术家最新创作作品,本次展览室对过去十年的总结和未来十年的展望……


执着的性格就如这寒冷的东北一样,越艰难越坚持,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鲁美学子的初衷。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09年1月10日,在雪融之前,希望能够带给广大网友及鲁美的莘莘学子们更多美好的记忆……

十年——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2009年毕业艺术家作品展
主办单位:Art-NE艺术机构承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开幕酒会:2009年12月28日上午10:00-12:00
展览时间:2009年12月28日-2009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
1998—1999 赵银鸥 刘成龙 李威 潘惊雷 秦齐 吴广宇 尹戈 李峰 
2000 高银河 何杰 于幸哲
2001 梁浩鹏 邱洪峰
2002 李超 刘婷 张贯一 那新宇 马国峰
2003 李德海 李文超 刘芳 张法中 赵勇
2004 王书婷 郑根 朱新宇 张武运 贾蔼力 马胤鑫 李佳 郭超 宫贺 张帆
2005 孙策 陈明焕 杨帆 张然 张拓 路明 耿旖旎
2006 韦加 戴靖宇 刘海洋 刘子宁 成勇 王孟飞 马铭泽 王小言 丁萌 那威 潘畅 张 磊 郑宏祥 关力鸣 王常杰 李美玲 王丹
2007 闫珩 赵博 安翔宇 李铭华 李鹏鹏 王雪 马迎新 金福泰 于晶 铁锐戈
2008 黄亮 毕建业 吕冰 汪惠志 王勃 赵梓辰 商成祥 徐杉 刘冰 刘刚 刘科
2009 孙金旦 彭伟理 高强 代兴辉

资料转载:

鲁美大事记(节选)  

1992

    吕澎、肖全为组织“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来到沈阳,由顾振清、杨荔负责在鲁迅美术美院召开有宋惠民、韦尔申、刘仁杰、王岩、薛雁群、杨成国、宫立龙、刘明、王易罡等参加的学术会议,确定鲁美系艺术家大举参展、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的意向。

    顾振清、杨荔在具有全国影响的美术杂志《江苏画刊》上推出《裂变与震颤-东北当代艺术的进程》万字一文,首次以全局观念梳理和评价80年代以来的东北当代艺术,并提出“鲁美现象”一词,在国内学术圈引起反响。

1993年9月

    “九十年代早期•王易罡作品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并召开王易罡作品理论研讨会。

    “广州90年代艺术双年展”在广州中央酒店国际会议厅举行。参加“双年展”的艺术家约350名,参加展览学术工作的东北籍批评家仅杨荔一人,为“双年展”最年轻的艺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专门负责展览评审和展览文献集的编辑工作。除中国艺术家外,也有少数英国意大利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获奖的东北籍艺术家有文献奖王广义;学术奖有任戬、宫立龙、舒群;优秀奖有任戬、宫立龙、韩大为、黄岩、王岩。由于市场的介入,“双年展”的标准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疑问,尽管批评家们强调了“学术标准第一”的总体标准。

1993

    3月

    鲁迅美术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列宾绘画雕刻建筑学院正式建立友好校际关系。

    被称为该年度三大油画展(彭德语)的“东北当代油画展”在辽宁省美术馆举办。参展艺术家延续了老中青三代,包括赵大钧、广廷渤、胡悌麟、宫立龙、贾涤非、于振立、王兴伟、张昕、赵开坤、苏冬平、王易罡、石心宁,还有已迁居圆明园画家村的魏野、刘锋植、刘彦等,策划人为批评家顾振清、杨荔。同时在辽宁省美术馆展地召开有水天中、刘骁纯、贾方舟等批评家参加的“东北当代油画经验”学术研讨会,顾振清、杨荔为会议策划兼主持。